什么是白炽灯?什么是日光灯?白炽灯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而日光灯又称作荧光灯,是激发荧光灯管内壁上的荧光粉而发出可见光的,它是一种气体放电光源。那么,白炽灯和日光灯有什么区别?白炽灯有哪些优缺点?本文为大家做了介绍。
白炽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白炽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研制节能型灯泡。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白炽灯,其结构和部件不尽相同。白炽灯的光效虽低,但光色和集光性能很好,是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电光源。
日光灯又称作荧光灯,日光灯两端各有一灯丝,灯管内充有微量的氩和稀薄的汞蒸气,灯管内壁上涂有荧光粉,两个灯丝之间的气体导电时发出紫外线,使荧光粉发出柔和的可见光。
日光灯的工作特点:日光灯管在开始点燃时需要一个高电压,正常发光时只允许通过不大的电流,这时灯管两端的电压低于电源电压。
1.光源颜色不同
白炽灯的光线是全色光,普通日光灯是单色光,在单色光的日光灯光下观看会使某下颜色发生色变,即颜色不真实,新型的三基色日光灯是全色日光灯,三基色日光灯光下看物体的颜色则比较真实。
白炽灯的寿命跟灯丝的温度有关,因为温度越高,灯丝就越容易升华。日光灯两端发黑过程是:钨丝的升华直接变成钨气,这些钨气体遇到温度较低的灯管壁又凝华在灯管壁上而发黑的,当钨丝升华到比较细瘦时,通电后就很容易烧断,从而结束了灯的寿命。所以白炽灯的功率越大。
2.工作原理不同
日光灯管是靠着灯管的汞原子,由气体放电的过程释放出紫外光。所消耗的电能约60%可以转换为紫外光。其他的能量则转换为热能。
日光灯由灯管内表面的荧光物质吸收紫外光后释放出可见光。不同的荧光物质 会发出不同的可见光。一般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的效率约为40%。因此日光灯的效率约为24%,大约为相同功率钨丝电灯的两倍。
3.发光效率不同
普通白炽灯的发光效率仅有7~19lm/W,而荧光灯可达27~67lm/W,节电显著。
4.使用寿命不同
普通白炽灯寿命为1000小时,而荧光灯可达1500~5000小时(但频繁启动对荧光灯寿命影响很大)。
5.适应电压变化的性能不同
在额定电压使用时,白炽灯寿命一般为1000小时。如电压升高10%,发光效率增加17%,而寿命则降低28%,即降低280小时;如电压降低10%,寿命虽可延长,但发光效率减小19%,因此白炽灯在适应电压变化的性能上比日光灯差。
1.白炽灯的优点
①显色性好
用白炽灯照明时颜色失真很小,显色指数可达95-97,它很适合在要求有良好辨色条件的场合下(如美术馆、商品橱窗等)照明。
②色温很低
白炽灯偏红黄,色温为2700~2900K,在低照度照明时会使人感到舒适。所以白炽灯很适合卧室、客厅等生活居室照明。
③启动性能好
白炽灯点燃后,灯的光输出很快达到额定值。不需要启动时间。这对生活照明和应急照明是非常重要的,是白炽灯的最大优点之一。
④外形美观
白炽灯的外形可按需要做成各种样子,其美观的外形还可用于装饰照明和艺术照明。
⑤体积小,成本低
白炽灯的发光体尺寸可以做得很小,使其结构紧凑,造价低廉。
2.白炽灯的缺点
①发光效率低
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只有8—151m/w,比荧光灯低。
②寿命短
白炽灯的寿命只有1000h,比荧光灯寿命短。
③耗电多
在同样的照度情况下,白炽灯比荧光灯耗电多,电费高。
白炽灯,主要由玻壳、灯丝、导线、感柱、灯头等组成。
玻壳:做成圆球形,制作材料是耐热玻璃,它把灯丝和空气隔离,既能透光,又起保护作用。白炽灯工作的时候,玻壳的温度最高可达100℃左右。
灯丝:是用比头发丝还细得多的钨丝,做成螺旋形。看起来灯丝很短,其实把这种极细的螺旋形的钨丝拉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竟有1米多长。白炽灯里的钨丝害怕空气。如果玻壳里充满空气,那么通电以后,钨丝温度升高到2000℃以上,空气就会对它毫不留情地发动袭击,使它很快被烧断,同时生成一种黄白色的三氧化钨,附着在玻壳内壁和灯内部件上。
导线:两条导线表面上很简单,实际上由内导线、杜美丝和外导线三部分组成。内导线用来导电和固定灯丝,用铜丝或镀镍铁丝制做;中间一段很短的红色金属丝叫杜美丝,要求它同玻璃密切结合而不漏气;外导线是铜丝,任务就是连接灯头用以通电。
感柱:一个喇叭形的玻璃零件就是感柱,它连着玻壳,起着固定金属部件的作用。其中的排气管用来把玻壳里的空气抽走,然后将下端烧焊密封,灯就不漏气了。
灯头:是连接灯座和接通电源的金属件,用焊泥把它同玻壳粘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