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光就没有色彩,但是在不同的光源下,我们观察到的物体的颜色是有差异的,因此为了统一颜色评定的光源环境,CIE规定了用于颜色平的标准光源。那么,标准光源判断指标是什么?色温和显色性什么关系?本文为大家做了介绍,对光源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色彩准与不准都是要观察者通过自己的眼睛来确定的,有时不同的色彩在同一个光源看起来是一样的,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光源下看起来却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色彩管理中必须为观察色彩创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能够看到尽可能真实色彩的环境。理想的环境就是在晴天上午的自然光下面观察,但对实际操作来说这又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环境,因为操作者总是在室内进行色彩管理,所以就需要用人造光源来营造一个能够尽可能模仿理想自然光的环境来观察色彩,这个人造光源就是标准光源。
从CIE对标准照明体和规定和标准光源的推荐中我们可以看到,判断一个光源是不是标准光源主要的两个颜色指标就是色温和显色性。色温是衡量光源色的指标,应用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另一个判断光源是不是标准光源的指标就是显色性,而显色性是衡量光源视觉质量的指标。假若光源色处于人们所习惯的色温范围内,则显色性应是光源质量更为重要的指标。这是因为显色性直接影响着人们所观察到物体的颜色。
色温和显色性是影响光源色彩还原能力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色温和显色指数(一般为5000K或者6500K色温,95%以上的显色指数)的光源才能够被称为标准光源。
光源显色性和色温是光源的两个重要的颜色指标。色温是衡量光源色的指标,而显色性是衡量光源视觉质量的指标。假若光源色处于人们所习惯的色温范围内,则显色性应是光源质量的更为重要的指标。这是因为显色性直接影响着人们所观察到的物体的颜色。对于颜色检测行业来说,人工光源显色性的高低,直接影响被测试样品颜色评价结果。因此,CIE标准光源的对显色性有着严格的要求,标准光源箱中必须使用色温、显色指数等技术参数合格的人工光源。
光源的色温与显色性,从本质上说,都是由它的光谱能量分布决定的。以日光为例,日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颜色的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日光照到某一种颜色的物体上,物体将其他颜色的光吸收,而将这种颜色的光反射出来。比如,蓝布受日光照射后,就将蓝光反射出来,并将其他光吸收,因此人眼看到的这块布是蓝色的。由于日光本身包含了各种颜色,再加上各种物体对不同的光的反射性能不一样,所以大自然在日光照射下就显得五彩缤纷。钠灯则不然,钠灯发出的光主要是黄光,当黄光照在蓝布上,蓝布将黄光吸收,蓝布虽然能反射蓝光,但钠灯发出的光中基本上没有蓝光,也就谈不上反射蓝光了。因此在钠灯照射下蓝布就变成黑布了。钨丝灯的光谱能量分布是连续的,各种颜色都有,因而有较好的显色性,但其辐射能量分布偏重于长波方面,整体上看来光色偏红偏黄。
然而,光源的色温与显色性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同色温的各光源之间的显色性差别可能很大,相同显色指数的各光源之间的色温差别也可能很大,各种色温的光源都可能有较好的显色性,也可能有较差的显色性。如:钨丝灯色温低,显色性好;高压钠灯色温低,而显色性差;马路上的高压汞灯,从远处看它发出的光既亮又白(色温高),但被它照射的人的脸色却象抹了一层青灰色(显色性差);而高压缸灯,发出的光亮白(色温高),灯下的颜色也不失真(显色性好)。
在颜色复制中通常是将复制图像与原图像进行比较来判断色彩的一致程度,从而得出复制图对原图真实再现程度。虽然在复制过程中,尽量采取定量指标来避免人为因素对图像一致性的影响,但人眼的观察对图像复制来说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颜色复制过程中控制人眼对色彩观察的误差是非常必要的。光源和相关观察条件的不同,每一种材料的显色方式也存在着差异,这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图像颜色最终结果的判断。为了避免色彩复制效果的误差,在颜色复制过程中使用稳定的标准光源观察环境对颜色复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标准光源观察环境是指配置的光源具有5000K或6500K的相关色温,且一般显色指数Ra大于90,光源照射区域内的照度或光源光照面的亮度满足颜色观察要求,其照度或亮度均匀度不低于75%,没有其他颜色干扰的观察环境。想要营造出标准光源观察环境,就可以应用标准光源箱。
标准光源箱是能提供模拟多种环境灯光的照明箱,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标准光源不同,因此就有满足不同行业标准的各种型号的标准光源箱。一般情况下,标准光源箱由电器箱、箱壁、工作台等部分组成,电器箱内顶层装有不同类别的光源灯。箱壁可防止外来强光侵入,以防影响评色效果。工作台供放置评级试样和灰色样卡用。